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所示大陆西侧临________洋,A地所在国家分布面积最广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D地所在国家农业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地区发展农业最优越的气候资源是___________;该地区农业发展经历了放牧草场、大田谷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花卉园艺五个阶段,这种变化主要是受___________因素影响(选择填空)
A.气候条件 B.消费市场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24~25题。
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21—23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2.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3.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图为“我国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我国沿海地区风能密度较大,根本原因在于( )
A.距离季风源地近
B.昼夜温差大
C.受台风影响范围广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沿海地区开展利用风能资源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扩大能源出口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中甲地位于46.3°N、87.3°E,丙地位于42.1°N、87.5°E,据此回答16~18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沛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3.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4~15题。
1.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春小麦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亚麻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大豆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春小麦
2.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