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读图回答5—7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球坐标是( )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南半球
B.此时扬州的昼长和夜长比值为1
C.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值
D.此时华北平原可能正值小麦收获期
如图,一极地考察船从A沿东南方向到达B。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3~4题。
1.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28° B.42° C.48° D.62°
2.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11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是30年来人类第一次发射的探测水星的宇宙飞行器,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8月3日凌晨2时16分,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搭乘“德尔塔2号”火箭升空,飞向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成员—水星。
材料二: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1.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读“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珠三角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 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2)基塘农业的生产环节将 (植桑、种蔗) 业、养殖业和 (丝厂、糖厂)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循环联系起来。塘泥和滤泥等基本上解决了植桑、种蔗的 问题,蔗叶和蚕沙等基本上解决了养鱼、养蚕的 问题,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种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 (社会条件),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基塘农业是一种典型生态农业的模式。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塘泥、蚕沙和滤泥等前一环节的 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成被充分回收利用,成功减少了 ,保证了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克服了当地洼地 之弊,实现了农业的 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所示等温线为 (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 ,主要受 (地形区)影响;F处气温偏 ,主要受 (地形区)影响。(5分)
(2)结合图示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链条。(2分)
(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 份
额进一步减少;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 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如果不及时调整 ,山西省经济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