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水流对南岸侵蚀严重,且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则该河流位于
A.赤道地区 B.回归线上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晚唐诗人胡玢在《庐山桑落洲》中写道:“……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河流都会发生诗中所描述的现象
B.“新住处”位于河岸右岸,“古岸”位于河流左岸
C.南半球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D.地球自转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2009年9月23日,印度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13°47′N, 80°15′E)进行的“一箭七星”的发射。一枚PSLV-C14型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于当地时间23日11时51分左右(东5.5时区),携带7颗卫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3题。
1.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是
A.23日14时51分 B.24日14时51分
C.23日14时21分 D.24日14时21分
2.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8°N,102°E)相比较,该航天中心的优势是
① 纬度位置低,为赤道无风带,有利于发射;
② 气候干旱、降水少、晴朗天数多;
③ 地处岛屿,发射安全;
④ 交通便捷、有利于航天器材运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 ③④
3.在此时间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赤道,且正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且正变慢
C 北京的昼夜长短接近,昼长略大于夜长
D 北极地区将出现极夜,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甲、乙、丙三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共10分)
(1)甲图所示的是 河;乙图所示的是 ,丙图所示为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
(2)甲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 气候区,导致该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
(3)丙河流域主要流经 气候区,是该国主要 带(农业带)。
(4)丙流域的开发经验,对我国有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
含油量 |
运输费用(元) |
生产成本(元/kg) |
生产方式 |
国产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进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约式 |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3分)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2分)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双项)(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1分) 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 。(2分) 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6分)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
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
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2) 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3分)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