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地形有何特征?
2.甲丙两地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其成因不同,请简述成因。
3.乙地从20世纪后期开始,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该国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水能丰富,但世界著名的水电站却建在南部,试分析其原因?
5.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对环境系统的主要影响有(多选)
A.减小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 B.影响全球氧循环
C.抑制全球变暖 D.改变下垫面性质和水热平衡
6.为保护热带雨林,人类应采取的正确行动有(多选)
A.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力度 B.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国际救助
C.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D.禁止刀耕火种农业,建立规模化农场
E.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经济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很多山峰都很高大,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了海拔5000米,主峰海拔5642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冰雪带。
材料二:高加索地区局部图
1.甲乙两地1月均温相差明显,其中甲约6°C,乙约0°C,简析差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图分析该地河流广布的自然原因。
3.简析图示区域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析高加索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 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 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下表为我国北伟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裸为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气候因素
2.图中甲、乙两地多年气温平均温差介于
A.12°C—16°C之间 B.8°C—16°C之间
C.8°C—12°C之间 D.4°C—12°C之间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乙区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C.该地区城市形成最主要原因是交通线
D.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
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东南
2.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小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D.从纬度上看丁地自传线速度最大
3.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分别是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