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9为图8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为图8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9—23题。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B.季风气候 C.温带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完成17—18题。
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7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旱地→滩涂
图6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5—16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d C.e D.f
图5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图3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关于图3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4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9—11题。
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关于各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长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3.各区域特征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图3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1.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