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引起的主要后果是                                         。(4分)

(2)2002年3月20日至22日北京遭受近几十年来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的“沙尘”主要来自我国               中西部和河北西北部。分析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3)据测算,黄河在B处径流量比C处减少30%左右,原因是什么?(10分)

(4)黄河上游CB河段水量减少给下游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谈谈合理利用黄河水的措施。(4分)

 

(1)  灌溉水源不足  。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退化)  。(4分) (2)  内蒙古 。分析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自然原因: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 (3)(10分) ①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2分) ②少支流汇入。(2分) ③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3分) ④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3分) (4)(4分)(言之有理即可)全流域统一规划,节约用水,防治污染。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区域图,虚线为等高线,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河流位于      (南、北)半球。其流向大致是                    。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           洋。

(2)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约为      小时(取整数)。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和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说出图示地区由北向南降水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2)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6分)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乙、丙、丁位于晨昏圈上、且相隔90°,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丙点的地方时为: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2.如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M点可能位于: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3.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东北平原的河流处于春汛     

B.华北平原盐碱地盐分相对稳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伏旱影响    

D.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

 

查看答案

读图所示,①②③所在的纬线为35°N,若①所在的大陆为欧亚大陆,③所在的大陆为北美大陆,P1、P2、P3、P4、P5代表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比较图中各点气压的高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①④⑤    D.⑤④③②

2.此季节,①所在的大陆该纬度东海岸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炎热干燥    C.温和少雨    D.高温多雨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2.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3.图中河流在A河段的特征是: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B.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无凌汛现象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航运发达

D.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有凌汛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