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材料一 图8为1981—2001年我国农业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

 

材料一 图8为1981—2001年我国农业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4分)我国旱灾与水灾比较,有何特征?

 

(2)(6分)解释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1)影响面积大(范围广),频率高。(4分) (2)我国干旱和半干旱(或缺水)面积大;干旱持续的时间比洪涝长;影响干旱的因素更多。(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图5和图6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5                                图6

(1)(9分)分析图5中甲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2)(9分)分析图5、图6中两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走向规划建议方案中有“南线”和“北线”两条线路。其中,沿着318国道的为南线,它起于成都,经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该线基本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南线一致。沿317国道的为北线,也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北线一致。

(1)(6分)318国道和川藏铁路线路的选线走向,为何与“茶马古道”线基本一致?

 

(2)(9分)“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3)(9分)分析建设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有“雨漏”之称,年降水量较多,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

图3是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四个城市工业结构图,读图3回答10—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3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依次为

A.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      B.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西安

C.慕尼黑、底特律、西安、加尔各答      D.慕尼黑、加尔各答、底特律、西安

2.影响城市②纺织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接近原料产地    D.技术力量雄厚

 

查看答案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表2:回答8—9题。

潜力区

具体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人口密

度(人/千米²)

北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4800

480

38

中温带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南温带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87900

22000

279

北亚热带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中亚热带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229700

57000

427

南亚热带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中南部、滇南

91900

22900

460

热带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22400

5600

486

干旱及半干旱区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85600

8500

32

青藏区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据表可知,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A.15亿     B.16亿     C.17亿      D.18亿

2.根据表2内容推知,单位面积年生物量最大的地方是

A.中温带    B.中亚热带      C.南亚热带      D.热带

 

查看答案

表1是我国某区域植被减水减沙的效益表。读表1回答6—7题。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5—7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植被覆盖率为60%时,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的高值与低值差异很大,原因可能有

①坡度的陡缓    ②降水的强度     ③植被种类的差异      ④气候类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为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当地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下列做法符合该地区的是

A.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并形成商品性林业基地

B.种植牧草,保护草场,大力发展畜牧业,建立畜牧业基地

C.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粮基地

D.减少种植业的比重,提高林、牧业比重,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