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又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省区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福建    B.陕西    C.吉林    D.安徽

2.图中甲、乙两省有闻名全国的有色金属治炼工业,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为________。

3.甲、乙两省南部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是什么?

4.建国后,甲、乙两省湖泊面积锐减,湿地面积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5.东风汽车制造厂将工厂总部从十堰迁至武汉,从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其原因。

 

1.CD 2.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电丰富 3.立体农业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热少雨(伏旱) 4.围湖造田,河流泥沙淤积 5.武汉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煤产地,钢铁、机械工业发达、协作条件好,有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农业基础好。 【解析】考查中部地区地理综合特征。 1.福建位于东部经济地带,陕西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吉林和安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2.根据图示判断,甲为湖南省,乙为江西省,两省都与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根据图示看出两省都有水利枢纽,水电丰富。 3.低山丘陵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但是两省春季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夏季出现伏旱天气。 4.两省地处南方,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因此,两省都进行了围湖造田;加之上游河流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严重淤积河道。 5.考查工业区位分析。可从交通、科技、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三个地区略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丙图所示为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缺乏。

2.甲图中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________。

3.乙地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经贵昆线、________线、浙赣线运往丙地。

4.为减轻丙地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国家采取了资源调配方案,在丙地消费的各种能源中,比重可能将会因此增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据图完成37~4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连线PQ东南部属于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横断山区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半年

C.该地区的植被类地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

A.风能  B.水能  C.地热能  D.有色金属

4.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资源

 

查看答案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A.有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影响我国内陆地区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查看答案

该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中字母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33~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2.根据“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