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4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图4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8~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② c——③   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   D.a——③ b——② c——①

2.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经过地区均为内流区域,水源不足

 

1.B        2.C 【解析】1.自塔里木盆地中心向北会经过天山、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向西北经过中亚丘陵,向东南经过青藏高原、横断山地等地形区,所以分别与②、③、①剖面相对应。        2.向北工业城市较少;向西北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向东南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热丰富,地势起伏大、江河径流形成丰富水能资源;向北方向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向西北方向全为内流区,向东南方向主要为外流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6~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D.季风环流

 

查看答案

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查看答案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1、表1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有关表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2.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B.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C.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三江并流区域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在150公里内排列的山脉和大江形成了横断山脉的主体。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覆盖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2002年云南省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资料二: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有高等植物210余种,1200余属,6000种以上。这里生活着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这在中国乃至北半球和全世界都是唯一的。

资料三:三江并流区域位置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资料三中,“三江”自西向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地貌和地形的多样性的形成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关系密切。

(3)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试分析构成这一地区突出的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从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