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等因素的影响较大。(2分)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4分)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1)地形   气候   河流  水源(任答2点得2分) (2)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形成城市带(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任答3点得3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分) (3)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③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任答2点得4分) 【解析】长三角地区地形低平、气候暖湿、河流水源充足及交通便利,利于生产、人口密度大,所以聚落增大成为众多的城市。1985年至2000年城市数量增多、形成城市群带等,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快,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早,郊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所以部分拥挤在闹市中的中高收入者到郊区居住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        ______      ___ ;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2)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分异规律,这近似于______(A.①一②一⑨一④

 B.③一⑤一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   __                       。(3分)

(4)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依次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__(低、中、高)纬度表现较为明显。(2分)

 

(5)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查看答案

图中P1、P2、P3表示三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箭头表示A点处的风向,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此天气气流位于南、北半球中     半球, P1、P2、P3数值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判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此系统从气压看属于  __  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      __  。(2分)

 

(3)若图上的冷、暖锋随气旋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       (冷锋或暖锋)天气过程。该天气过境后,A地将出现气温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气压____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3分)

 

(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活动均引起降水,那么主要雨区将出现在甲、乙、丙、丁四区域中        区域,判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最合理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10年10月13日发布报告指出,碳污染和过度使用地球自然资源已经变得十分危急,按照当前趋势,我们人类在2030年将需要第二个星球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据此回答33~34题。

1.以上材料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有限性属性     B.社会性属性    C.地域性属性     D.多用性属性

2.为了减少碳污染和过度使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倡导和鼓励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C.立即禁止一切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D.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拒绝“过度消费”

 

查看答案

读“台湾岛森林、河流和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30~3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导致台湾的主要铁路和城市都靠近沿海呈“环岛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2.台湾岛内森林的类型分布也具有明显“环带状”特征,其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形成上题中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不同纬度间存在的热量差异

B.海陆相对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同一地形区内不同的海拔高度存在的水热差异

D.较小尺度范围内存在的地质、地形(部位)、水文等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