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24~25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劳动力廉价        C.科技发达    D.交通便利

2.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B    2.C 【解析】1.本题考查山西传统工业的发展。第24题,A项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水源不足;错误。C项山西的科技不如德国发达;错误。D项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河流少;故水陆交通不便;错误。B项山西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较德国低;正确。 2.第25题,①煤炭工业作物传统产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0~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中黑色柱状为煤炭浅色柱状为电力

1.丙地煤炭外运至沿海港口的专用铁路是(     )

A.京包线               B.神黄线       C.大秦线       D.焦日线

2.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

    施是(    )

A.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加强水运  D.建坑口电站

3.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B.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4.该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

A.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D.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查看答案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8~19题。

1.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

①  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  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  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  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 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回答16~1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如果以上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     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2.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象应该是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查看答案

2011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于9月28日0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9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30日夜间加强为强台风。“尼格”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并对海南地区交通带来很大影响。台风影响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险。回答14~15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2.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  GIS技术  

②  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正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定义的那样,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1~13题。

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B.飞机播种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