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 2.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3.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科技、政治、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2.城市既是区域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经济、文化、服务的中心; 3.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使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年   份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世界人口(亿)

30

45

60

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10

12

15

城市人口(亿)

5

8

11

城市人口百分比(%)

50

67

72

发展中国家

总人口(亿)

20

33

45

城市人口(亿)

3

6

20

城市人口百分比(%)

15

20

44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查看答案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通达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  D.工人素质高

2.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