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37-38题。
1.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经济发展速度快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
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D.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35-36题。
1.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人口 B.乙表示环境 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 生产过程中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② 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③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④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山东省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车来船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临清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乃至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据此完成33-34题。
1.导致临清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快和近年又面临大发展机遇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
2.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战争和灾害
C.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D.“临清砖”的停产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右图表示生产活动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30题。
1.如果此图表示工业生产,则( )
A.①中占重要地位的因素是自然条件
B.②所代表的产出中有破坏环境的物质
C.①的所有投入都会转化为工业产品
D.②产品只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艺(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即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共有县以上棉纺织企业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见下图)。据此完成28-29题。
1.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
A.生产技术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2.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
A.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 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