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这一年,有关我...

200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这一年,有关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多起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如该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欧盟兽医委员会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实行临时加严检验措施;宁波红茶因农药残留较高,2001年下半年起已被全面停止向欧盟出口,绿茶进入国外市场也举步维艰……不仅仅是农产品,我国许多行业出口都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困扰。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绿色贸易的实施有何益处? (4分)

(2)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4分)

 

(1)原因是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贸易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建筑材料”是ISO140001认证。 我国的应对方法: ①积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 ②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支持,发展“绿色产业”。 ③加快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④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绿色壁垒只要指针对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同时反映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贸易的实施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的滥用、利于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是指环保标准;应对绿色壁垒主要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标准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已经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开展了大规模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工程,此“三湖”是指    (    )

A.太湖、巢湖、滇池       

B.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c.青海湖、洪泽湖、巢湖   

D.太湖、鄱阳湖、洪泽湖

 

查看答案

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  )

A.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C.促进经济发展   

D.解决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很多,如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其中,主要的手

段是    (    )

A.经济和法律    B.法律和行政     C.法律与教育    D.技术与宣传

 

查看答案

读图5—9“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回答4题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生产对象看,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农业

    B.从投入产出看,该农业属于混合农业

    C.从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情况看,该农业属于生态农业

    D.从产业结构看,该农业属于立体农业

 2.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势是       

    A.可少占耕地,实现农产品自给

    B.打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限制,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C.便于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D.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B.水源与气候

    c.文化与科技         D.劳动力素质与生产经验

   4.该地区的农民对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建立了一系列乡镇企业,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如图5--1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你认为该生产体系       

6ec8aac122bd4f6e    A.实现了生产污染物零排放

    B.促进了甘蔗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

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9.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回答2题。

1.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 度空调”节能行动主要作用有    (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的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26度空调”节能行动重要意义是    (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