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C  2.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 1.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 2.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2.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B.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D.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查看答案

图为拉丁美洲某一农场的景观图。请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使得本地土地利用呈现图示型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曾经是欧洲殖民地    B.原住民的传统耕作习惯

C.为了促进观光业      D.根据配合宗教的需求

2.这种农业活动的特征是          (    )

①单位劳动力产量低

②资金密集

③农场规模大

④种植单一粮食作物

⑤易遭受生产过剩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60°S    B.76°S   C.83°S   D.85°S

2.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南极驱车前往麦克默多,前进方向是(  )

A.先向北,再向西南     B.先向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南,再向南     D.一直向正北

 

查看答案

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图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太阳辐射

2.图中内华达山脉东西两侧年降水量1 000毫米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约是(      )

A.500米               B.1 000米

C.1 500米            D.2 000米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竞争力不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加入WTO前,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问题。

1.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竞争力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投资多,能耗大

2.我国入世后,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出口受阻,受到的冲击反大于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提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3.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