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吉林省大安市早年间有着“鱼米之乡”和“骏马之乡”的美称;而在前几年有人这样描述:...

吉林省大安市早年间有着“鱼米之乡”和“骏马之乡”的美称;而在前几年有人这样描述:“一出门便是大片白得耀眼、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偶尔能看见一两簇黑红色的碱草,在风沙中摇曳。有风的时候,碱面儿随风而起,白色的烟尘铺天盖地,四处弥漫,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盐碱地面积达24.76万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50.76%。据此完成22~23题。 

1.有关大安市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位于吉林省的东部,紧靠长白山地 

②  属东北平原地形区

③ 为次生盐碱化严重区域 

④ 若种植小麦,应为冬小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该地区为恢复生态,发展经济,规划实施一系列活动,可信的是:

①  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化种植,扩大牧草出口 

②  发展碱地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③  土地开发整理,引辽河水灌溉,使荒碱滩变良田 

④ 对轻中度盐碱地补播各种耐盐碱草种,对重度盐碱地采取人工种碱茅、羊草、栽柽柳,以及以稻治碱,以苇治碱等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1.D     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局部区域分析。 1.根据当地曾经为“鱼米之乡”判断,当地一平原为主,河网稠密,故应位于吉林省的西部,松嫩平原一带;故①错误;由于当地位于东北,东北地区的小麦为春小麦;④错误。故选D项。 2.引辽河水灌溉不可信;辽河流经辽宁省;吉林位于松花江流域;故③错误。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3月31日,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暨矮寨特大悬索桥通车典礼在吉首矮寨举行。这意味着全长800多公里的渝湘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吉茶高速全线长65公里,施工期长达4年。据此完成20~21题 。

1.下列有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渝湘高速穿过我国的地势一二阶梯分界线     

B.矮寨大桥联系了我国的中部与西部经济区

C.吉茶高速路段桥梁、隧道较少

D.修建该段高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国防安全

2.有关渝湘高速公路经过地区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地形复杂,多喀斯特地貌 

②  伏旱严重,冬季往往有冰冻雨雪灾害

③ 湿地广布,生态环境良好 

④ 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长绒棉生产基地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92 年以来,“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与大学及相关单位共同合作,成立台湾长期生态研究网,并在南仁山等地设置试验区,作长期的生态观察。试验区南仁山所在的经纬度为 22°28'N,120°51'E,高度为 10 ~ 500 米。请回答18~19题。

6ec8aac122bd4f6e

1.南仁山的位置是在右图四地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南仁山试验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C.高山针阔混交林  D.高山常绿针叶林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16~ 17题。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径流丰富且季节变化小 

B.封沙育草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C.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渍化、盐碱地广布

2.下列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

A.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和风力沉积   

B.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盛产普洱茶

C.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所在地   

D.图中河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查看答案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我国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海拔越高,PM2.5浓度下降速度越快

   B.增加烟囱高度可减轻PM2.5污染

   C.我国南、北方PM2.5污染差异与气候无关

   D.增加城市绿化是减轻PM2.5的有效方法

 

查看答案

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地区,右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农业生产过度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B.长江三角洲沉降面积在扩大,但深度在变浅

C.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高层建筑的增加也是导致地面沉降的原因

D.地面沉降一旦出现,将无法防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