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十五”期间国家四大重点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上述工...

读我国“十五”期间国家四大重点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上述工程中,跨度最大(最长)的是         工程。(1分)

(2)建青藏铁路可能遇到的最不利因素是(   )(2分)

A.地形起伏大       B.空气稀薄

C.低温、冻土       D.沙漠广布

(3)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2分)

(4)说明输电线路北线工程的电力输出地         ,目标地是          地区;中线工程水电资源丰富的原因                         ,                           。(4分)

(5)说明输电线路南线工程对云、贵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6)与东线工程相比,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利弊(从工程量、水质方面分析)。(4分)

 

(7)专家分析,长江丰水季与北方需水季存在很大矛盾,你认为有那些措施解决这个矛盾?(1分)

 

 

(1)西气东输 (2)C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4)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    京津唐地区     水电丰富:径流量大;落差大 (5)经济意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异,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环境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6)工程量中线比东线大;水质中线比东线优 (7)修建水库 【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其中西气东输的线路最长。 (2)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条件分析,建设中最大的障碍是克服低温、冻土的影响。 (3)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电能,天然气都是清洁能源。 (4)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北线是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中线是三峡的水电输往长三角地区。 (5)西电东送南线是西南地区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影响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 (6)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利用现有的经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工程量小,但长三角地区水质较差。中线是取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新修输水渠道,工程量大,但建成后,水可以自流。 (7)北方是冬季缺水,南方是夏季水资源丰富,冬季水资源贫乏,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简析两地区发展经济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4分)

 

(2)近年来,长三角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简要说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所在。(4分)

 

(3)简要分析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分)

 

 

查看答案

左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据此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我国政府协调了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查看答案

针对当前国际油价升高的形势,我国应对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 通过提高油价来降低国内石油消费            

B. 停止进口石油,开采国内油田

C. 开发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展节能活动

D. 通过政治和军事干预油价

 

查看答案

2011年1月1日A国开启阀门,向B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据图判断所调配的资源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水资源   B.木材     C.石油      D.煤炭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是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