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2010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 ℃,比往年高2.5 ℃;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 ℃,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6ec8aac122bd4f6e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4)有关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地区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1)污染(或环境污染) (2)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3)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4)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 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 (1)富营养化是人类由于无节制排放污水,使水体中氮、磷等元素浓度提高,导致藻类迅速繁殖而产生的一种有害现象。 (2)富营养化的形成除了氮、磷等营养元素浓度提高外,还需要气温、环境等条件的配合。(3)对于太湖的富营养化,题目在引导分析了原因,故主要从材料中分析。 (4)评价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辩证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问题:

1.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2.“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3. 阿联酋长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化很大 

③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④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各大洲中,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A.亚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查看答案

反映某地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