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问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增加降水量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3.该草方格沙障是要保护通过银川的铁路线不受风沙的破坏,这条铁路线是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宝中线 D.兰新线
根据表1资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1.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转变
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牧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地区的洪涝灾害
3.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