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2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图中从...

图2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1.C 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从I到Ⅲ阶段,该地区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因此森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河流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在I阶段,该地区没有城 市,而到了Ⅲ阶段,则出现了中等城市,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虽然图中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了,但从图中并 。不能看出乡村人口减少了。 2.从Ⅲ到Ⅳ时期,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花卉等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查看答案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反对江苏淮安市在淮河上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原因是(  )

  A.该标志人为制造南北隔阂,团团圆圆的中国不应分南方和北方

  B.南北地理分界不是几何学上的线段,而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

  C.淮安市不再是人们公认的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所在区域

  D.建设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并不能促进淮安市的旅游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4分)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A_______B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C_________D_____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河。(5分)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       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为主。(4分)

(3)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5分)

 

查看答案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6ec8aac122bd4f6e

⑴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分别是:(2分)

B        C      D        E         

⑵A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E地的典型植被是             。(2分)

⑶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的好处是:                                            。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6ec8aac122bd4f6e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1分)(填序号),其发源地在我国的    (1分)(填省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流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3分)

(2)2005年10月8日,在图中甲地发生7.6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该地区遇难人数超过7万人。简述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2分)

(3)图中乙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1分);该地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量较高,请具体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