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气温较低,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50多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问题。
1. 材料中所说的“北大荒”是指
A. 松嫩平原 B. 三江平原 C. 宁夏平原 D. 华北平原
2.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 该区剩下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作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问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航空运输
2.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结合以上材料,分析问题:
1.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
② 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③ 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
④ 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衰落阶段 D.再生阶段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问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2.“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区分别是( )
省区 |
稻谷 |
小麦 |
甘蔗 |
甜菜 |
a |
242.4 |
1.5 |
57.5 |
----- |
b |
156.7 |
42.3 |
----- |
18.2 |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