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

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 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2.图示时刻(    )

A. 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M点离南极点较N点远,故M位于N点的北侧;从N看M与自转方向相同,判断为向东,A错误;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为晨昏线,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即“凸高为低”,即大陆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低,说明是1月左右,南半球为夏季,悉尼此时高温多雨,B错误;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C正确;甲乙位于同一经线上,此时越往南,昼越长,即乙地日出较早,D错误。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图示顺着自转方向,MN为晨线,则NE所在经线为0时;由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从20°W---160°E,则10°E为甲乙所在经线,有昼有夜,A错误;由于图示NE所在经线为0时,澳大利亚在新一天,巴西在晚一天,B正确;全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始终相等,C错误;此时为1月,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附近,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分布、时间和季节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月22日这一天,①、②、③、④四地同时看到日出。该图是四地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和日照时数。据此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①地位于④地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造成②、③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天气状况

3.若要在③地拍摄一张当天的日落照片,要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    )

A.西偏北方向         B.西偏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查看答案

下图中N为北极点,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当PN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2.当P点昼长为14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20分       B.3时30分        C.14时20分     D.15时20分

3.若O点一直为昼半球的中心点,P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则此时刻后P点的移动方向和PO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A.向东南   逐渐增大           B.向南   不变 

C.向西北   逐渐减少           D.向北   先减少后增大

 

查看答案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2.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

A. 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       B. 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        D. 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

左图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最主要是受到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此时放火作熠(熠: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各点可能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放火作熠”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