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南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3.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     )

A.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C.下游的一部分             D.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1.D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对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 1.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干旱地区指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等地区;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南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D项正确。 基础性题。 2.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均是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A项正确。 3.凌汛发生的河段具有的条件:1、有封冰期2、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为: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D项正确。 考点: 1、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2、黄河、长江上游水文特征。3、黄河凌汛分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D.山脉以北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以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2.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B.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猪和甜菜产地

C.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D.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查看答案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该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问题。

国家

储量百

分比(%)

产量百

分比(%)

消费量

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说明了我国(   )

A.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

B.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大

C.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明显

D.夏季风各年的强弱差异明显

2.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则(   )

A.年降水量增加

B.降水量年际变化增大

C.蒸腾作用增强

D.降水后下渗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年降水量从A→B→C,逐渐减小

D.年降水量从A→B→C,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