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题。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的消极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 ②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
③使下游地区的泥沙堆积加剧 ④使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读两区域相互联系及发展图,回答题。
假如甲、乙两区域均位于我国,则甲、乙最可能是( )
A.甲地位于珠三角地区,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
B.甲地位于东部沿海,乙地位于中部地区
C.甲地位于东北地区,乙地位于京津唐地区
D.甲地位于中部地区,乙地位于西部内陆
读图“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①劳动力充足 ②市场广阔
③水运交通便利 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 ②消除环境污染 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④建设坑口电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数字地球”是继哥白尼、伽利略日心说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认识地球的又一次飞跃。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代表了电气时代对地球的最高认识,那么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数字地球”是“地球村”在电子时代的升华。在这一升华中,从“模拟”到“数字”是一次突变。“数字地球”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技术体系,同时又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它是数字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思潮的结晶。“数字地球”是一个居住在因特网上的以“空间智能体”为主要种群的高级生态系统,也即“数字生态系统”。这一“数字生态系统”将在地球生物圈和技术的战略平衡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做到了全天候监控地球,但离控制地球的目标还很远。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
(1)“数字地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前两次飞跃的代表事件是?
(2) 简述“数字地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材料中说“数字地球”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