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是( )
A.珠穆朗玛峰顶 B.墨西哥湾 C.刚果盆地 D.夏威夷群岛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读某国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世界某国河流、城镇分布及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2: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等,赶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达近千万吨,遇到干旱少雨,则陡然跌至100多万吨,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连年歉收,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席Rajendra Pachauri说,这与全球气温的上升不无关系。该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新鲜水果(柑橘、葡萄、橄榄、椰枣)、新鲜蔬菜、蔬菜罐头等,占出口总额的15%,出口量在阿拉伯世界中排在第二位。
该国95%的水源来自于降雨,筑坝蓄水是开发水资源的主要途径。目前,水坝蓄水能力仅为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该国国王特使——阿拉维尤其赞赏我国的“都江堰”和“坎儿井” ,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1)甲乙丙三城市均为 气候。(2分)
(2)描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点: (4分)
(3)结合材料,从有利和不利条件评价该国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并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国农业的影响。(6分)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完成有关问题(13分)
(1)图1中的水库大坝的坝址选择了D处,D处的地形为 ,坝址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3分)
(2)按照图1的大坝设计(图距约为0.8㎝),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2分)
A.90m,100m B.80m,150m C.72m,50m D.72m,100m
(3)在图2中观察,大坝上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落差应为H1、H2、H3中的 ,水轮发电机应安装的位置是(A或B)__________ 。(2分)
(4)图3是水库所在河流的流量过程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曲线C表示水库大坝下游流量过程 B.曲线D表示水库大坝上游流量过程
C.曲线D表示大坝建成后流量过程 D.曲线D表示大坝建成前流量过程
(5)大坝建成后,对于水库下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航运条件改善 B.洪水危害减轻
C.泥沙淤积加重 D.年径流量增加
(6) 经图1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是(1分)
A.鲁 B.浙 C.青 D.吉
(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①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②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图中斜线据此回答题。
1.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不正确的是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2.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