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自然要素分布图,箭头表示洋流方向,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A、B、C三地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依次是 。A→B→C自然景观的过渡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2)乙海区洋流的方向和北半球 (气旋或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相似,其中洋流a的性质为 ,甲岛附近世界著名的渔场为 渔场。(3分)
(3)D、E两地7月份气候差异很大,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甲岛冬季多雪,形成图示降雪量分布状况的原因是
。(3分)
(4)下列关于该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研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 RS技术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空间定位
B. GPS技术实现大范围动态监测
C. GIS技术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D. 地理信息技术是唯一的研究手段
读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C.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素质低
C. 劳动力不足
D.外来人口数量多
2.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B.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读某地区运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图中民居分布的特点是( )
A、分散为主
B、集中为主
C、近运渠
D、近人行道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是寒流
C.洋流③处易形成渔场
D.洋流④为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人均耕地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耕地面积在减少
D.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2.根据“环境负担公式”,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