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N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2.5一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地面状况
下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度纬线圈的交点。
1.该时间最有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2.A点的日落时刻为
A. 15时 B. 16时 C. 17时 D. 18时
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图甲),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甲,推测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 50°N, 120°E B. 40°N, 90°E C. 40°S, 120°E D. 0°,90°E
2.图乙中各日照图与图甲所示相符的是( )
观察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虚线圆圈表示极圈,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于①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一天昼长24小时 B. 此刻地方时为正午12时
C. 太阳即将在1小时后升起 D. 经度为150°E
2.若虚线圆圈为70°,其他条件不变,则( )
A. 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
B. 长江汛期缩短
C. 香港(纬度在22.9°至22.37°之间)将属于温带范围
D. 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下图中,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虚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点时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个日期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点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