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2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A、A河流 B、B河流 C、C山脊 D、D河流
2.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
③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
④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小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游牧业
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读非洲某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简述该国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的理由。(4分)
(2)简述M市成为该国石油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3)从气候角度简析该国北部地区土壤肥力低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陕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左图)及自然状态下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右图)。
材料二 1990~2010年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例。
类型变化 | 1990~2000年 | 2000~2010年 | ||
面积/㎞² | 比例/% | 面积/㎞² | 比例/% | |
耕地 林地 | -16.21 | -0.06 | -2405.03 | -8.45 |
耕地 草地 | 317.01 | 1.22 | -9935.03 | -34.90 |
耕地 水域 | 4.05 | 0.01 | 118.97 | 0.42 |
耕地 城乡工矿居民地 | -28.79 | -0.10 | -225.14 | -0.97 |
耕地 未利用土地 | -3.11 | -0.01 | 172.01 | 0.60 |
耕地增减合计 | 272.94 | 0.97 | -12274.22 | -43.11 |
注:面积和比例数值为正,表示耕地净增加;数值为负,表示耕地净减少。
(1)简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
(2)从降水的角度,判断陕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6分)
(3)简析陕北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读云贵两省简图及相关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表 东部省份在云南投资的主要产业及部门
产业 | 部门占总投资比例(%) | 总计(%) | |
一 | 种植、养殖、经济作物 | 1.11 | |
二 | 电力 | 39.49 | 74.52 |
基础设施建设 | 11.9 | ||
轻工 | 6.53 | ||
其他 | 16.6 | ||
三 | 商贸设施及旅游等 | 24.37 | |
合计 | 100% | ||
(1)归纳东部省份在云南投资的产业及部门分布特征。(4分)
(2)简述云南电力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4分)
(3)说出甲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名称及景观特色。(4分)
读北美洲某区域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与甲地相比,乙地一月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2)甲地终年多风,有“风城”之称。试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简析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