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A. 23.50N,1600E B.23.50S,1600EC.23.50N,200W D.23.50S,200W
读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和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若甲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法国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2)若乙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3)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甲国产业结构将向乙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发展,因此从现在到未来,甲国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第 产业转化。
(4)甲国的劳动力流向乙国,主要从事第 产业,乙国到甲国办跨国公司,主要是看重甲国的 和 。
(5)乙国向甲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转移对甲国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造成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材料3: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根据材料1判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商品粮基地。(4分)
(2)依据材料2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要保持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今后的发展途径是什么?(3分)
(16分)下图为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已知a点所在经线为30oW。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2分)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时。(2分)
(3)图示这一天,a地的昼长时间是_________小时,
f地的昼长时间是_________小时。(4分)
(4)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从c点向正南方向水平发射炮弹,实际炮弹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4分)
(5)如图所示,d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方向, 从a点到e点的最近路线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_ 。 (4分)
下图所示的圆为一条纬线,M点为某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M、N两点的经度差为6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N点为北半球某地夜晚2时,则
A.M点的昼长为8小时 B.此时N点处正值日落
C.M点的昼长为20小时 D.此时M点处正值中午
2.某日图示纬线的最大太阳高度为77°,M点地方时为5时,N点处于白天,此时N点的太阳高度约为
A.33° B.30° C.60° 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