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2分)
(2)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
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1分)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 (1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3分)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2分)
(6)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此时图示环流会_________(2分)
(8分)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
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3分)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8分)2013年暑假,重庆某中学组织了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我国浙江省某山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
四个宿营地点 (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地宿营最合适。(1分)
(2)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 米,B、E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2分)
(3)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 处,原因是什么? (2分)
(4)试画出D、E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3分)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考察队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1℃或18℃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2.图中P地地形可能是
A.洼地或山谷 B.山丘或鞍部
C.洼地或山丘 D.山谷或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