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26°10′N附近某地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当地区域的山河分布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考察日志记载,当天A城沿B方向日出,沿C方向日落,并且A城的物影于北京时间12时04分时最短,则图中河流AB段的流向是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北流向东南
2.队员发现河流DF段弯曲,而AC段比较平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以侧蚀作用为主
B.AC段河水流速较DF段的慢,以堆积和侧蚀作用为主
C.图中F侧河岸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D.DF段河水流速较AC河段慢,以堆积和侧蚀作用为主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2.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3.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城镇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看是山,远看是川
B.北部a处气候特征为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C.该省区面积广大,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D.气温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影响本区域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为了方便生活,接近河流,取水便利
B.城镇沿河分布,地势较低,地形平坦
C.本区河网密集,城镇沿河布局,水运便利
D.城镇分布在河谷两岸,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
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实心表示减少),回答下列小题。
1.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
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
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
2.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
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
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萌。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2.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真的如预言所讲,则合理的理解是
A.江南地势低,被海淹没了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山地,乙为河谷 B.甲、乙两地均为河谷
C.甲、乙两地均为山地 D.甲为河谷,乙为山地
2.甲、乙两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A.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 C.褶皱隆起 D.风力堆积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