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南是寒带,往北是温带,该地的经纬度是
A.30°N,160°E B.23°26′N,20°W
C.66°34′S,20°W D.66°34′S,160°E
读 “美国农业地带分布图”,写出序号④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共6分)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圈层I代表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2分)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__; 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2分)
(3)C表示_______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_____作用于人类。(2分)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1分)
下图中,某城镇规划拟建钢铁厂、造纸厂、啤酒厂。读图完成下表:(共9分)
厂名 |
最佳厂址(填代号) |
选择理由 |
钢铁厂 |
|
|
造纸厂 |
|
|
啤酒厂 |
|
|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10分)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趋势。(1分)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和 。(2分)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
。(3分)
(4)人口的迁移会给迁出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分)
读下表“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回答问题。(8分)
人口阶段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第一阶段(1785—1790) | 3.8 | 3.2 | 0.6 |
第二阶段(1825—1830) | 3.8 | 2.4 | 1.4 |
第三阶段(1910—1915) | 2.9 | 1.7 | 1.2 |
第四阶段(1970—1976) | 1.3 | 1.0 | 0.3 |
(1)第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其特征是
。(2分)
(2)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相比,同为人口低自然增长率,其本质区别是
。(3分)
(3)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是 ,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从死亡率 开始的,可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