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b可示意成都多夜雨

D.白天,a可示意陆风

2.若图示为某大洋环流模式图,则(   

A.a可示意北赤道暖流         B.b可示意日本暖流

C.c可示意西风漂流            D.d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

3.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乙丙表示近地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a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B.影响b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海陆位置

C.影响c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

D.影响d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高低

 

1.C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近地面乙地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说明该地气温低,丙地盛行上升气流,说明丙地气温高,受热膨胀上升,故A错误;乙地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丙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所以等压面乙地上凸丙地下凹,故B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相对于海洋而言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对应丙为陆地,乙为海洋,白天应该为海风故D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晚上谷底散热慢,降温慢,故相对于山顶而言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C正确。 2.如果为大洋环流模式图的话,首先要识记模式图的规律,大洋环流圈为逆时针的为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环流圈或者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圈,北赤道暖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圈,且流向应为自东向西,故A错误,西风漂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故C错误;日本暖流位于大洋西岸并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故C错误。 3.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各环节的名称:a为地表径流、b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地形地势不会影响到径流量的多少故A错误;影响b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故B错误。纬度高低不是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导因素,故D错误。 考点:考查自然界各种物质循环的原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第下面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各层的形成按由先到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原因岩层年代不同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原因地质作用的差异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图6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问

满分5 manfen5.com

 

1.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查看答案

图为2013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

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

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

2..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

3..当甲地区小麦收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部分地区因地势低洼,光照不足,推迟收割

B.乙地应做好麦田排涝,加强田间管理

C.丙地农民抓紧采摘,防止烂棉

D.丁地应注意抗旱,并防止低温冻害

 

查看答案

浙江省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考察小组的考察地大致位置在   

A.             B.

C.桂             D.琼

2.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A.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B.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3.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该锋面是     锋,判断根据是              

2)锋面过境时,该城市的天气状况是              

3)锋面过境后,该城市的天气状况是              

(4)某医院住院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生的,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幼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锋面过境时发病率都很高,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