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 )
A.下沉,晴 B.由高纬流向低纬,雨
C.上升,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晴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非地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