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全长1241千米,引水至天津、北京。

材料二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1)“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一线。(2分)

(2)某学校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南水北调中线考察,发现从丹江口到北京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输入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4分)

 

(1)秦岭-淮河(2分) (2)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2分) (3)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减缓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次生盐碱化等(任答四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南方、北方以此线为界。 (2)中线工程南北两端纬度不同,气候的降水、热量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差异,主导因素为热量。 (3)北方受水区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有利影响为主,主要有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减缓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碱化等。 考点:南水北调工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满分5 manfen5.com

(1)甲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分)

(2)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是                。(2分)

(3)与太湖平原相比,该地区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其能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在内蒙古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上饲养130多万头奶牛,分布着l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某乳品企业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1)影响“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影响该乳品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加工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图中地区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导致草原超载严重;由于        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

(3)宁东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对电力输入地的有利影响是       

 

查看答案

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图所示时期为北半球的        季节。就气流状况而言,乙地为        。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        因素的影响。

(2)②处风向为        ;①、②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查看答案

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

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

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

如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l5吨煤炭和2吨铁矿石,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相同,甲地为钢铁消费市场,图中数值表示两地距离(单位:千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只考虑运输费用,钢铁厂最适合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上题中布局的钢铁厂属于

A.技术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