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各题。
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2.图中a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 )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3.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读某区域图,虚线为等高线,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位于 (南、北)半球。其流向大致是 。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 洋。
(2)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约为 小时(取整数)。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其气候特征是 。
(10分)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1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2分)
(5)Q地位于M的 方向。(1分)
(6)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1分)
(7)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 。(2分)
如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该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A、C两点的经度差为60°,回答(1)~(4)题。(8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B线为 (晨线或昏线)。
(2)A点地方时为 ,B点地方时为 。
(3)B点昼长为 ,C点昼长为 。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过后, A点昼长将变长
B.该日过后,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
C.该日过后,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将继续扩大
D.该日过后不久,我国长江流域将进入伏旱时期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纬度范围和极夜的纬度范围分别是哪里?
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图为 (1、7)月等温线,判断理由是 。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地,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