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产业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以转移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对。汽车产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是需要资金、技术水平高的工业部门,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C.D错。 2.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总是寻找劳动力价格低的区域生产,所以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A对。技术、交通运输、原料不是主导区位因素,B.C.D错。 考点:工业指向类型,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四个国家2000年燃烧石化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人口

(百万)

GDP(十亿,美元,1995年)

一次能源供应

(百万吨油当量)

CO2排放

(百万吨)

275.42

8986.90

2299.67

5665.44

1262.46

1040.31

1142.44

2996.77

126.92

5680.57

524.71

1154.85

60.43

1755.62

257.13

373.26

 

1.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 美国、中国、日本、法国

C. 美国、中国、法国、日本               D. 中国、美国、日本、法国

2.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B. ②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

C. ③国人均排碳量最低                    D. 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

3.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政策支持 ②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 ③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④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发展较快,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    )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2.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各工业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 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投资力度

B.对钢铁等工业实行保护政策

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查看答案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D.大力发展耕作业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面三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2.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3.图中四地与其对应的农业限制性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丙地——盐碱    B.乙地——热量

C.甲地——水源    D.丁地——光照

 

查看答案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