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是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图是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左图中的a、b、c三个区域,哪些区域以大陆为主?据图说明判断理由。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什么?

(3)此时e、d区域气压中心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说明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和性质。

 

(1)a、c区域。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2)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月份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低。 (3)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4)偏北风(西北风) 寒冷干燥。 【解析】 试题分析: (1)一月份北纬60°地区在气温分布上应是陆地低于海洋,结合经度即可判断a、c为大陆,b为海洋。 (2)图示c区域属于亚欧大陆,面积最大,且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且1月份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3)此时在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此时为1月份,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故性质寒冷干燥。 考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B为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2)如图所示,南回归线附近的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

(3)C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相比,南部地区等压线相对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洋流

(5)我国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地处小兴安岭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B.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C.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区夏季高温

D.该地区受低气压控制,降水较多

 

查看答案

图为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中河流位于    (南或北)半球,河流流向是   

(2)甲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3)根据图2信息判断:此时图中近地面等压面应为    (等压面1或等压面2),并在图中标出此时的大气环流方向(在给出的矩形框上画上箭头)。

 

查看答案

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满分5 manfen5.com 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8分)

满分5 manfen5.com

(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                      

(2)北京(40°N)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北京的地方时是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4)在图中画出此日B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①—蒸发量        B.②—降水量

C.③—植物生长量    D.④—气温

2.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植被    D.土壤

 

查看答案

读某季节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O、P、Q三地气温从高到低排序为

A.O>P>Q    B.Q>O>P

C.O>Q>P    D.P>Q>O

2.关于O、P、Q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O地位于40°—60°大洋西岸,受西风影响

B.Q地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还受东格陵兰寒流的影响

C.Q地位于30°—40°大陆东岸,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

D.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