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3.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来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其他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3.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利用此项技术可( )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森林分布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产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