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条河流某河段的标志性景观,该景观用冷暖两种不同的色调说明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
B.河流两岸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C.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与田纳西河不同
D.流经横断山区适宜梯级开发
2.图中河流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于 ( )
A.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
B.扩大梯田面积,扩大生产规模
C.推广新型灌溉技术,控制土壤盐碱化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3.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来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其他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