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水稻 | 油菜、棉花等 |
乙 | 春小麦、玉米 | 甜菜、大豆等 |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对比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 |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劳动力投入 |
甲 | 83% | 17% | 22% | 多 |
乙 | 45% | 55% | 90% | 少 |
丙 | 11% | 89% | 87% | 少 |
1.甲地区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C.西欧平原
D.巴西亚马孙平原
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改善交通条件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土地
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
A.居民住宅区 B.钢铁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2.该区域地铁客运量的日变化直接反映了( )
A.住宅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用地减少
C.工业区与住宅区分离
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①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②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③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④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和最大蔗糖基地。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气候高温多雨 ④具有肥沃的红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成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
下图是产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产业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2.以下地区与甲、乙、丙、丁四图的匹配正确的是
A.甲—宁夏的毛纺织
B.乙—印刷厂
C.丙—北京中关村的“硅谷”
D.丁—精密仪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