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

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A地形复杂,路基不牢

B河道弯曲,线路太长

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

2. 汉宜铁路正线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556%,其原因主要是

A为生物提供通道

B加快建设速度

C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D多洪涝、泥石流

3. 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

D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1.B 2.C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修建高速铁路线的原则是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汉宜铁路穿行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但是由于河道过于弯曲,不宜沿江修建。答案选B项 2.汉宜高速铁路桥梁多的自然原因是宜昌到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一部分,该地区水网密布,河道弯曲,线路太长,社会经济原因是该地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修建高架桥梁,农民耕作受到影响较小,也不会阻断地面交通。答案选C项。 3.沪汉蓉铁路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以A正确。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AB错;铁路最主要是缓解客流量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错。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和意义。 【方法总结】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在分析交通线路选线区位因素时,按以下思路进行: 1.自然因素 要从自然环境要素当中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跨河)等方面,从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够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尽量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山地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地质 地壳构造活跃地区,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在喀斯特地形区,要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要加固地基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对水运、航空影响大,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建设 2.资源因素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3.社会经济因素 线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以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为目的,国道线路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方性线路,尽可能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建设交通线路可完善路网,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传递,加快贸易的发展。 4.社会因素 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主团结,保持地方的稳定,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 5.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是重要的保证,可以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不利影响。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6.生态因素 考虑交通线在施工过程中和营运后对环境的影响,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沿线生态环境(植被保护、动物迁徙、污染等),如不能避开,应该采取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示意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三类工业用地区内适于规划建设

A油气化学工业       B电子工业

C医药制造工业       D纺织工业

2.为完善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功能,需合理布局功能区。新建商业区应选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局部略图,右图为汉江水系图。

材料二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全区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

材料四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主要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全长 390 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 17300 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 。多年平均流量 174 立方米/秒,自然落差 1401 米。

(1)阅读材料,从自然因素方面对比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原因。

(2)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鄱阳湖欣赏候鸟的最佳季节及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丹江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于当地时间20156813时,由日本首都东京(35°41’N139°44’E)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美国旧金山的时间为当地时间62210时。

材料二:下图为东京和旧金山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该轮船自出发地到目的地航行时间为        小时,航行期间日出时刻的变化情况    。航线附近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2)日本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请简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与旧金山相比,日本东京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中 

A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降雨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C山地西北坡干燥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D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

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①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