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杭大运河将在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杭大运河将在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杭州市推出了三条“以运河为中心”的水上黄金旅游线路:①运河—钱塘江—六和塔,②运河—余杭塘河—五常港,③运河—胜利河—上塘河—天都城。

(1)这三条旅游线路中,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是哪一条?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志愿者,在介绍京杭大运河时,应该提醒游客在文明旅游方面注意什么?

 

(1)线路①理由:该条线路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密度较大、组合较好,既能看到历史文化建筑六和塔、体验古运河文化,又能游览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景区内还有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旅游资源等级高、游览价值大。 (2)旅游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质,尤其不能在运河上乱仍垃圾;注意水域安全。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京杭大运河申遗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第(1)题,注意题干中的“外地游客”这个关键词,杭州最著名的景点是西湖、六和塔、钱塘江,应该是外地游客的首选。可以从规模与价值、特色与等级、价值与功能等旅游资源价值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京杭大运河是重要的调水线路,因此,游客在旅游中应重点保护水源,不乱扔垃圾,注意水域安全,文明旅游。【考点定位】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名师点睛】 (一)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2)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4)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5)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二)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 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M湖附近的人靠捕捉湖中鱼类生活,将鱼类腌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即可食用,19世纪英国人初次闻到这种腌鱼的味道时,称之为“魔鬼的味道”,湖中的鱼在M湖泊水位降到最低时,逆流而上进入N河,该国人就在这个时候捕捉鱼类。该国人傍湖而居,将房屋和村庄都建在湖上,靠水吃水,随湖水沉浮生息,久而久之,“浮村”便形成M湖上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材料二

2015年6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服装企业订单频繁被该国抢走。服装产业被迫向该国转移:痛并快乐着。

材料三

下图为某国简图

(1)描述该国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一和二试推测该国渔民捕鱼的季节,分析鱼类定期迁徙的根本原因?

(3)中国服装企业为何向该国转移?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粱根系发达、秸秆高大,既耐旱又抗涝,还特别适应盐碱贫瘠之地,被称为“庄稼家族中的骆驼"。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历史上,高粱曾是高密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小麦成了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如今,高密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1)说明高密市北部历史上曾大面积种植高粱的原因。

(2)分析高密市现在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3)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莱州湾与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胶莱人工海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图表示我国四个城市下半年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2.

A. 大连    B. 重庆    C. 武汉    D. 香港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 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 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 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

2.

A. 水渠纵横,支流众多

B. 水深流急,河床呈现V字形

C. 多水多沙,河水浑浊

D. 结冰期长,春汛明显

 

查看答案

图2示意台湾省1987年、1997年和2007年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2,完成下列各题。

 

1.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bca       Ccba         Dcab

2.从1997年到2007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C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