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度2012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2012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兰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B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且比荷兰发达

D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且比中国落后

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促进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大规模向西出口

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      C①③④    D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 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但比中国发达,D错。故选B。 2. 【考点定位】产业结构对比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建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 服务种类    B. 服务等级    C. 服务范围    D. 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促进该地区同类社会经济活动的

A. 技术创新    B. 空间集聚    C. 市场拓展    D. 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A. 提高了乡村人口比重    B. 降低了城市服务水平

C. 促进城市间服务竞争    D. 优化了城市用地结构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②    B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

山西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是:

A中心区域早高峰                 B中心区域晚高峰

C外围区域早高峰                 D外围区域晚高峰

2.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C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             D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钓鱼岛附近海域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生物资源     B煤炭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能资源

2.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3.可为该海域船只提供准确定位服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北斗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人机监控技术

 

查看答案

下图为“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四省中1990年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A广西     B贵州     C江苏     D广东

2.为应对将来的人口问题,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