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光热要求充足。重庆酉阳下图享有“世界青蒿之都”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其当地青蒿平均青蒿素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甚至能达16‰,居最高水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主治疟疾等。截止2010年底,全球106个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估计有216亿疟疾病例,其中81%疟疾病例和91%死亡发生在非洲地区。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列为首选指导药,青蒿身价倍增,重庆酉阳青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野生青蒿遭到严重破坏。

1分析重庆酉阳种植青蒿有利的自然条件。

2说明2004年后重庆酉阳青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3分析2004年后青蒿产业对重庆酉阳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4指出重庆酉阳野生青蒿今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1)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②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 ③地处武陵山区,地势起伏大,利于雨季排涝。 (2)重庆酉阳青蒿量大质优;世界疟区分布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政策的支持;青蒿价格升高。 (3)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4)加强保护、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发展旅游、提供工业原料。(任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显示青蒿的生长条件“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光热要求充足”来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雨季排涝;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 (2)由材料“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列为首选指导药,青蒿身价倍增”可知,2004年后,国际市场需求量增加、政策支持、青蒿价格的提升。 (3)青蒿产业可出口创汇、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4)材料“野生青蒿遭到严重破坏”,今后应加强保护、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等。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生产的影响 【名师点睛】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严重,分析其自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查看答案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图4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工业结构单一

C能源的开采量没达最大值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2.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查看答案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左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某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下右图示意1985-2010年该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该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以判断,该省

A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动经历了“剧烈-缓慢-剧烈”的变化过程

B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动幅度高于人口重心移动幅度

C1985-2010年,人口重心一直在东南部地区

D2010年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地区

2.1985-2010年,该省耕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         

B东南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C西部实施生态退耕政策       

D西部平原广阔

 

查看答案

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市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市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 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当城市景观发展速度高于人文发展速度时,会形成“过度城市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市化”。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景观城市化建设亟需加强

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

D丁区域—景观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

 

查看答案

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

2.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灌溉,特别是春季蒸发量大

C南方多森林,北方多草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