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某地1990年与2010年土地利用比较图(两图比例尺均为1:2000000...

读我国某地1990年与2010年土地利用比较图两图比例尺均为1:2000000, 回答下列各题。

1.与1990年相比,2010年图示区域

A植物蒸腾量增加    B地下径流增大

C降水一定增多      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图中甲区域虚线圈内可能

A改种水稻,以增加粮食供给          

B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C发展乳畜业,提供乳、肉、禽、蛋    

D充分利用白然条件,发展立体农业

 

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与1990年相比,2010年图示区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蒸腾量减少,A错。林地、草地减少,城区面积扩大,下渗水量少,地下径流减少,B错。植被调节气候功能下降,降水不一定增多,C错。城区面积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D对。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图中甲区域(虚线圈内)属于城郊,可能发展城郊农业,发展乳畜业,提供乳、肉、禽、蛋,C对。城郊以蔬菜种植为主,A错。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区,B错。发展立体农业主 要在丘陵山区,D错。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3.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B地区开放程度

C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D科学技术水平

 

查看答案

下图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图示时间段的中期和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分别是

A农业、工业       B采矿业、工业

C工业、第三产业    D农业业、第三产业

 

查看答案

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9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B地形成村镇最可能的条件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下列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图中D城市相似的是

A武汉    B抚顺

C株洲    D桂林

 

查看答案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人

 

 

 

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 自然资源丰富

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 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1961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3.为有效控制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过快增长,应当压缩

A. 普通服装工业    B. 电子芯片工业

C. 金融服务业    D. 文化创意产业

 

查看答案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安徽、江西、贵州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北京、上海、广东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安徽、江西、贵州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北京、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