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1.A 2.B 3.C 【解析】 试题解析: 1.读图,根据各坡向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1800~1900米,A对。其它海拔高度占的百分比小,B、C、D错。 2.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在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坡向占比重小,说明不喜光,A错。阳坡占比重小,说明不好热、耐旱,C错。海拔超过1800-1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不耐寒。A、C、D错。 3. 【考点定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查看答案

下图为 “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

2.图示

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               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

3.图示四地

A甲地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地河流水系发达

C丙地可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                 D丁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查看答案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要沿周边河流洄游繁殖后代。2015年6月24日,雨过天晴,河水暴涨。北京时间16:19—16:54央视现场直播百万湟鱼沿布哈河及沙柳河洄游、群鸟捕食的壮观场面。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是

A鸟类捕食     B河床险滩      C水坝拦截      D河水流速

2.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拆除水坝    B修建过鱼通道    C阻止鸟类捕食   D炸掉险滩

3.当日直播期间,青海湖流域

A气温逐渐下降,河源冰雪融水变少  

B太阳逐渐西斜,最后落于西北群山

C物体影子变长,且逐渐向西偏移    

D太阳高度变小,且昼长逐渐变短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贵州省         B青海省        C江苏省          D上海市

2.该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持续增加

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

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