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旅游地理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

旅游地理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原本只是一座位于四川西南的边远小城,却因被认为是“最后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这里有超越你想象的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图为稻城自驾游景点分布图。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游的优势条件。

2说明自驾游过程中应注意的旅游安全问题。

 

(1)距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路程适中,有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私家车拥有量较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2)注意防范雪崩,山区注意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注意了解并尊重当地风土人情,避免发生冲突;注意交通安全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驾游的条件主要从市场距离、交通状况、资源特点等方面分析。图示区域距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的路程适中,有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私家车拥有量较多,出游率高。区域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2)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高山区,要注意防范雪崩,山区注意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注意了解并尊重当地风土人情,避免发生冲突。注意交通安全等。 【考点定位】区域自驾游发展的条件,旅游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冬经常发生大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泳,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指出图示地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2图示地区是欧洲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评价该地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3分析波河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地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左图为陕西省水系与干燥度分布图。

材料二:陕西省原煤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右图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煤炭转换变化图。

1根据图示指出陕西省34 N以北地区地势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图示分析陕西省干燥度的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

3结合陕西省的位置,比较该省南部与北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差异。

4陕西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图中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   

A炼铝工业      B电子工业

C家具制造工业  D蔗糖工业

2.若原料每吨每公里的运费是产品每吨每公里的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列位置最合适的是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7月均温  ③地势

B①年降水量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C①地势  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D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2.关于图中abc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Aa地的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复种指数高,瓜果甜度高

Bc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

Dcba三地分别位于我国一、二、三阶梯上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劳动年龄人口   

①增长速度慢   ②增长速度快   ③增长总量多   ④增长总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导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      D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