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3.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B.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C.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D.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 b- a-c D. c- a-b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平坦肥沃的平原 B.山麓和丘陵地带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D.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 降水多 B. 风力大 C.日照强 D. 气温高
2.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低矮、屋顶缓、窗大
C.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低矮、屋顶缓、窗小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 渔业 B. 林业 C.种植业 D. 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