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图完成下题。...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图完成题。

 

 

自然条件及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和劳动

力资源

位置、交通

及信息

●●●

●●

●●●●

●●●●

●●●

●●

●●●●

●●

●●●

●●●

●●●

●●●●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黑龙江 上海 香港 四川

B.香港 四川 黑龙江 上海

C.上海 香港 四川 黑龙江

D.四川 香港 上海 黑龙江

 

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地区位置优越、交通及信息发达,应是发达地区,该地自然资源不足,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较少,社会经济因素较高,判断是香港;④地区较①地区相似,但人口与劳动力资源较丰,判断是上海;②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但地理位置、交通、信息不发达,社会经济因素不优越,应是经济较落后的四川;③香港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较少,但地理位置、交通、信息欠发达,社会经济因素不优越,应是经济较慢的黑龙江。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名师点晴】上海和香港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位置、交通及信息特征都相似,不同的是香港没有上海人口多,上海的劳动力资源更丰富,区别这一点,①和④就可区分开了。四川和黑龙江资源都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劳动力都廉价,不同的是回响远在内陆,交通不及地处东北平原的黑龙江,黑龙江虽在东北,距京津近,信息位置更优一点,以此来区分②和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10A.tmp.jpg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查看答案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F9.tmp.jpg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3.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下列关于荒漠化的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A.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贵州省等

B.土地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C.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风沙沉积的黄土高原,如陕西甘肃等地

D.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查看答案

图,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E9.tmp.jpg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查看答案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2.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A.资本和技术优势   B.劳动力优势       C.交通、服务优势   D.能源优势

3.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D8.tmp.jpg

 

材料一 据《天天新报》报道:2009年6月20日起,上海市每立方米综合水价从目前的1.84元调整为2.3元。从2009年12月22日起,北京市居民水价每立方米上调0.3元。调整后北京市居民用水销售价格将由每立方米3.7元调整为每立方米4元。

材料二 漫画水价

1.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准备或已经开始上调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从上海和北京的水价可看出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